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银保监会: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

2021-07-22 16:58:56    来源: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2.8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与此同时,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在7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透露,接下来,银保监会将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险资流向制造业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负债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的两个轮子,其中,保险资金运用这个轮子不但对于保险经营非常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忠宁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通过股票、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

具体来看,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推动保险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一是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开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通过基金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加大对制造业长期股权性和资本性资金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三是强化对上市企业的融资支持。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比例由“一刀切”改为八档分级分类管理,最高可达总资产的45%。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长期资金管理的优势,积极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制造业和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据记者了解,银保监会在今年4月向各银行保险机构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工作机制、加强制造业精准纾困和风险化解。其中,明确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施工图”透露巨大投资机会

监管机构一再推动保险资金流向先进制造业的背后,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近期,多地政府发布当地“十四五”制造业发展“施工图”,显露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上海刚刚印发的《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力争工业投资规模累计达到8500亿元左右。同时,在强化金融财政支持方面,将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加大政策性担保基金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支持力度。

天津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到2025年,天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充分发挥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股权投资机构作用,支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福建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0家,累计创建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园区20个。

《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力争打造5个收入规模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

动辄超千亿元的投资规模,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支持,而保险资金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一方面,从“量”上来看,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81万亿元;另一方面,从“时间”上来看,《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负债平均久期13.19年,较2018年年底延长2.01年。而随着保险回归本源效果越来越明显,负债平均久期还将不断拉长。

重视股权投资这节必修课

据张忠宁介绍,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地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具体而言,一是完善监管政策。修订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产品的政策,将更多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资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资产支持计划发行程序,提升产品发行效率。三是开展产品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权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其中,股权融资值得关注。

“在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股权型投资偏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保险机构的直接投资能力有待培育以及受制于税制的不利影响,目前,保险资金主要以债权型投资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股权型投资偏少,不利于发挥保险机构对于优化融资结构与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作用。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资管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资管协会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177只,同比增长48.74%;登记(注册)规模3620.27亿元,同比增长42.39%。其中,债权投资计划171只,规模3414.5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1.33%、66.37%;股权投资计划3只,规模40.70亿元,2020年同期未有注册。

在6月底资管协会战略专委会、研究专委会联合召开的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专家普遍认为,保险资金重视股权投资是股权配置转型过程中的必修课。从配置需要来看,在人口结构变化、低利率背景下,保险资金需要增加权益投资、另类投资以提升收益、覆盖资金成本。在监管政策方面,过去制约未上市股权退出渠道的因素在好转,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政策的出台,明确界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尤其是在不动产、未上市股权投资上各自的角色和定位,未来一段时间,未上市股权将迎来新投资布局的机遇期。在此趋势下,保险资金需要把长钱的优势发挥好,克服重重障碍,研究一套适合保险资金的估值方法。

关键词: 保险资金 市场化改革 制造业 资金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