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2021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78 达9年来最高水平

2021-11-15 11:06:14    来源:

11月10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经管学院”)联合同方全球人寿发布的《2021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78,达到9年来的最高水平。

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今年指数达到6.78这一新的高度,主要是“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退休计划完善度”等方面较去年有大幅提升,中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同度逐年提升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延续了2020年较为乐观的基调,对多花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旅游、发展新的爱好等具有丰富的联想。中国居民预期退休年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普遍希望在51-60岁年龄段正常退休,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同度逐年提升,财务状况、工作认同及家庭责任为影响居民退休意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特征居民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有所不同。因此,单一的退休制度难以符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的年龄标准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水平经历2019年的骤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后首次回升。退休生活的压力来源多样化,身体健康状况是首要担忧。在养成健康习惯的同时应当增强对重大疾病和失能风险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

此外,《报告》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也做了专题研究,居民对疫情的感受以负面为主,但并未因此降低对退休生活的信心。在疫情的压力下,居民更多选择减少日常开支并动用储蓄账户度过危机。与国际相比,中国居民对退休储蓄在未来恢复具有更强的信心。

年轻人退休准备信心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未来退休的压力也逐渐呈现在青年群体面前,青年人相比于年长群体更容易因为退休后的收入问题感到焦虑。面对经济压力和社会老龄化压力,青年群体对退休生活的信心不足。

《报告》显示,仅有48%的青年人对自己退休后能过上舒适满意的生活具有较大信心,约16%的青年人持消极态度,尤其是18-24岁青年人对退休生活预期最为悲观,他们主要担心未来没钱、缺乏社交、失去独立能力。

陈秉正表示,在我国生育率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三孩政策”的出台,将对青年群体的婚姻家庭决策以及更长远的人生发展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从短期来看,“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的推行有助于降低青年群体的生活经济成本,缓解年轻人对“疲惫”“贫穷”的焦虑情绪,从而提升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与生育意愿,也能增强他们对未来退休生活的信心。从长期来看,“三孩政策”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从而优化人口结构、缓解社会老龄化程度,使得这一代青年群体在未来能够享受到更加充分的退休保障。

多方合力方能提升居民退休准备水平

《报告》显示,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仍存在较大不足与失衡。政府提供的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始终是中国居民最重要的退休收入来源和基本保障。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当期结余已呈现下滑趋势,2020年有14个省的基本养老金出现缺口。未来,基本养老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亟待破局。

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和职业年金也在居民退休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值得欣慰的是,2021年企业提供的退休帮助在各个方面有所提升,尤其在“雇主提供退休医疗保健服务”和“可以选择从全职转为兼职工作”这两方面提升较为明显。但企业仍有必要在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财务建议和更灵活的方案等退休帮助准备方面进一步努力。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面,中国居民对退休后收入的预期水平与全球平均的未来收入预期66%接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金仍是居民预期的主要退休收入来源。人寿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及企业年金、住宅次之,生意收入、遗产、护理保险等被选择的比例较低。

陈秉正认为,完善金融市场、稳定居民信心、普及金融知识将对居民退休准备产生积极影响。针对目前我国居民退休的状况,政府、企业和个人层面可以进一步发挥作用。政府应加强国民金融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企业应当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弹性化退休制度,鼓励员工适当延迟退休时间;个人则应该不断提高对财务规划问题的认识理解能力,结合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个人养老金的策略选择。

《报告》同时认为,保险公司须从单一的“资金保障”模式向“资金保障+服务提供”模式拓展。在获取客户和目标市场方面,保险公司应当重视不同层次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采取不同方式拓展“下沉市场”和“高端市场”中的客户。(朱艳霞)

关键词: 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风险管理 延迟退休政策 生育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