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环球新消息丨记者观察:利率降了,转买保险合适吗

2022-09-19 09:33:35    来源:


(资料图)

9月15日以来,六大行以及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等相继发布公告,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范围涵盖活期存款、通知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品种,下调幅度为10-30基点。

消息一出,一些投资者开始“挪储”,并把目光转向保险,特别是宣称“保本”“复利3.5%”的增额终身寿险。与此同时,很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也在大力推荐这类保险产品,朋友圈的保险营销员们更是“点燃”斗志,紧抓这一波推销潮。

虽然市场热销中的增额终身寿险优点很明显,但仍然需要“三思而后行”。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长期闲置资金的消费者来说,对冲利率下行风险,增额终身寿险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收益写在合同里”,留给销售的“误导空间”小了,增额终身寿险在投保时有一个起始保额,而后每年会以一个合同载明、具有法律效力的固定的比例增长,后期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等原因发生改变。

不过,对于短期想要投资保本且有较高收益率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增额终身寿险并非“良配”。

第一,保本至少要等5年。这类产品在缴费的前4年,现金价值都远低于保费。也就是说,5年内如果要通过“退保”等方式取出这笔钱,不但不能保本还会有很多亏损。消费者需要思考自己手里这笔钱是否可以长期闲置。

第二,复利3.5%并非易事。按照相关规定,这类产品预定利率不得高于3.5%,也就是说,最高能够获得3.5%的复利利率,而实际能拿多少还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如果真要接近“复利3.5%”,一般情况下需持有20年或更长期。消费者需要思考合同中约定的每一年的现金价值是否符合预期,不要被“复利3.5%”蒙蔽。

第三,不能混淆保险与理财产品。“保险姓保”,保障配置是基础,尽管增额终身寿险相对而言保障功能偏弱,也不能将其与风险收益产品进行比较。消费者需要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需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5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保险销售误导,其中就包括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比如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使用保险产品分红率、结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标,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简单对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因此,增额终身寿险不适合盲目跟风购买,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投保时也要看清楚保险合同和各种限制条件。

关键词: 终身寿险 也就是说 现金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