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专家视点:重新认识“保险+互联网”

2022-10-24 09:39:02    来源: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计78家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元,同比下降1.4%。

自2021年以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是参与机构数量减少,二是保费增幅放缓,三是发展模式模糊。展望未来,互联网保险到底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互联网保险“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资料图片)

向左走,互联网是“渠道”,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渠道保险”;向右走,互联网是“创新”,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保险产品及服务”。

互联网保险,无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绕不开保险经营的基本要素:产品及服务、渠道、客户及支撑这三个要素的科技。回顾过去十年互联网保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8年以前,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保险产品及服务,更多的是优化服务体验、设计碎片化产品等;2018年至今,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保险渠道及客户。

目前,互联网保险已经不仅仅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而是应该“向上走”。对于互联网保险来说,“向上”意味着“思维的持续迭代,知识的持续更新,专业的持续打磨”,意味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向下扎根”,重新认识“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本质还是保险,同时其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互联网要求能创新,很活跃,思维很开放,但是保险要内敛、稳定、安全。这是互联网保险应该有的状态,“互联网+保险”需要技巧,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境界。

“向上生长”,重新认识“保险+互联网”,从互联网保险(Internet Insurance)转到保险互联网(Internet of insurance),是在新一代数字科技和智能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数据化转型和智能化再造的过程(如图所示)。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保险

互联网与保险相结合的“保险互联网”,将是保险数字化和数字化保险的一部分,这将不仅是传统保险的一次技术升级,更会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在这种参与中,我们更需要关注交易结构、交易协议和内容的变化,以及保险权力契约结构的改变,而不应只局限于交易技术的升级。保险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保险”,而应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保险”。更远一点说,从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甚至以保险权力去中心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前瞻,保险互联网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更多的普惠保险、民主保险和可持续保险的意义,远远超过技术的层面。

保险互联网无疑更加贴合保险创新的时代要求,既可为保险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又使互联网精神在保险中得到了切实的指向,进而使客户立体地理解保险的点线面体:点,研发有技术的产品;线,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面,搭建有内容的平台;体,打造有连接的生态。

从互联网保险到保险互联网,保险业对于互联网在保险中的应用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化,互联网对于保险来说从最初的作为信息推送的营销手段,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体系化认知。这个认知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初体验、再认知、持续深化、形成共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互联网保险的第一个认知周期:“互联网+保险”下的互联网保险。目前,互联网保险的认知开始步入第二个周期:“保险+互联网”下的保险互联网,尚处于第二个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形成共识之后的再认识阶段。

互联网保险“向上走”关键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互联网保险的研究态(认知—假说—理论)、科技派(科技—知识—文明)、数据观(引爆点—连接线—智能面)、未来体(陷阱—突围—思考),基于此探索互联网保险新风口、洞悉互联网保险新风向、掀起互联网保险新风暴,并借助这股新风势推动互联网保险迈向保险互联网。

(作者系龙湾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关键词: 年上半年 不断深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