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董责险成标配?337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费率、投保率、出险率“三率”均处上升通道

2023-01-04 11:43:49    来源:蓝鲸银行

3年时间,这款保险产品从“不温不火”到持续“走红”,掀起上市公司购买热潮。


(相关资料图)

蓝鲸保险关注到,2022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董监高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数量再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337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购买计划,相较于2021年的248家,同比上涨36%。

需注意的是,当前,董责险的费率、投保率、出险率“三率”齐升,上市公司需及早进行规划。业内人士称,考虑到未来证券集体诉讼会大幅推高证券民事赔偿金额,建议上市公司应考虑购买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保单限额。

科创板、民营企业更热衷购买董责险

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其中确立的“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大幅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群体面临的诉讼风险,而瑞幸咖啡、康美药业等案件的司法实践,更是好好给市场“上了一课”。

上市公司涉诉风险上升,董监高履职风险增加,除根本性制度改革以外,通过董责险转嫁风险敞口是国内外市场解决上述问题的通行做法。

近日,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博士及其团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最近三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2022年,在上交所、深交所等公开平台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9家、248家、337家,增幅分别为205%、108%、36%。

具体来看,在所有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遥遥领先,占比超过一半,紧随其后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等。而在制造业大类中,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数量最多,其次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公司”和“医药制造业”。

与2021年情况相似的是,近两年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在所有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占比较高。另需关注的是,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意愿相对于主板公司明显更强,在《报告》统计的总体样本中,近两年比重持续上升。

“相对于主板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因其上市方式不同而面临的诉讼风险更高,注册制显然会带来更高的信息披露责任风险”,王民指出。

此外,在2022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据多数,比例高达78%,中外合资(含港澳台与境内合资)占比10%,国企占比5%,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占比7%。这与2020年之前国企与外资企业是购买董责险的主力军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主要是因民企中的董监高人群大部分是职业经理人,在其个人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显著上升后开始日益重视董责险的风险转移功能,这一点与更加重视董责险公司治理功能的国企在投保目的上明显不同”,王民分析道。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投保比例相对较高,可能基于两类原因,“一方面,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相对于国企,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会更大一些,购买董责险,是有效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

出险率上升,承保效益还需要更长时间检验

蓝鲸保险了解到,由于风险状况不一,上市公司的董责险费率基本实施“一司一价”。保险机构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公司治理水平、稳健程度、此前索赔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来测算保单价格。

《报告》显示,在所有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保单限额最常选择的是5000万人民币,其次是1亿人民币,相较于2021年,选择1亿元保单限额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年度最低保单限额为350万人民币,最高保单限额为4000万美金(约2.6亿人民币)。

“考虑到未来证券集体诉讼肯定会大幅推高证券民事赔偿金额,建议A股上市公司应考虑购买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保单限额”,王民指出,这也是大部分市场承保主体的共识。当前,投保公司与承保主体之间对于董责险保单限额的风险认知处于不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教育。

亦有上市公司在多方询价后,及时增厚保险“安全垫”。譬如,光大嘉宝(行情600622,诊股)(600622.SH)曾在公告中表示,鉴于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业务,属于保险市场较为限制的客户行业类型,且根据最近市场询价情况,董监高责任险的保费支出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有大幅增长。考虑到后续保费上涨等因素,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将董监高责任险保费支出标准从不超过50万元/年调整至不超过120万元/年。

“费率、投保率、出险率,这‘三率’都处在上升通道”,某大型财险公司董责险业务人士向蓝鲸保险介绍称,受早期费率低基数以及风险敞口上升两方面影响,董责险费率近年来都处于温和上涨状态,整体对上市公司较为友好。而投保率的增加势必会带来出险率的增加,承保效益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该业务人士指出,目前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接近20%,但离欧美市场90%左右、香港市场80%左右的投保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了让市场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需要推升董责险整体投保率并适当提升费率”。

从保费空间来看,据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非银团队测算,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过去董责险投保率低主要是因为面临的诉讼风险低,它的快速发展,与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瑞幸咖啡、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导致天价赔偿等司法实践案例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王绪瑾指出,市场经济是商业保险的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水平代表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志。董责险是有效转嫁董监高责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董责险才刚刚起步,也就近几年发展比较快,未来还会发展更快”。

王绪瑾建议,保险机构在承保前要做好核保工作,减缓信息不对称风险,针对潜在风险较大上市公司,可采取拒保或者增加费率的措施,或者采用共保、分保方式,实施风险分摊;承保后,要进行有效的保后跟踪管理和理赔处理等。

王民介绍,目前董责险的承保公司主要集中在头部保险公司,内资公司包括平安、太保,人保,外资包括华泰、美亚、苏黎世、安联等等,中小保险公司因为缺乏相应的承保的经验,目前还是以跟随市场为主,特别是保额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跟随头部公司做一些业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亿以内的业务,大型头部公司基本都能够独家承保,除非客户风险比较高或者保额超过一个亿,可能会为了控制风险减少自留”。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集体诉讼 诉讼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