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我国农业险业务规模居亚洲第一 但产品仍未能"解渴"

2018-10-22 13:38:21    来源:金融时报|0

10月17日是中国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期日益临近,扶贫攻坚战到了关键时刻。过去几年,以普惠金融带动的新时代扶贫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厘清现状、梳理问题,中国银行(601988,诊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编写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在正式出版发行前发布了白皮书摘编版。提高保险普惠性、保险健康扶贫等相关内容赫然在列。

的确,保险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根据2018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据统计,仅因病一项导致的贫困人口即可占据全国总贫困人口的42%以上,往往是“一人得病,全家致贫”。

而无论是农村地区依托于第一产业而具有的“靠天吃饭”特性,还是“因病、因残”等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致贫风险,保险均具有重要的托底作用。

过去几年,相应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根据白皮书摘编版信息,截至2017年年末,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国25个省(区、市)1152个县(市)承办了针对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635万人;针对农业的风险,也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的种类。2017年共开发出农业保险产品1714个,涉及215类农产品(000061,诊股)。价格保险标的扩大到4大类72个品种,指数保险已备案19个省(区、市)57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制种保险开办省份达29个。2007年至2016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加到2.1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8.83%。

然而,成绩虽显著但问题犹在。一是承保范围有限,难解实际困难。医疗保险所覆盖的内容多为普通药,不少医生推荐的“救命药”并未覆盖在内;二是设计条款复杂,维权不易。部分保险产品特别是对于养老、人寿等面向个体的险种条款设计复杂,且维权程序冗余且艰难。部分普通消费者或无投保意识,缺乏有效、充足的金融知识,或有意购买“保险”产品,但苦于条款设计复杂,在具体理赔时“遇坑”,在一些“隐性条款”面前维权困难,因而回避保险类产品;三是覆盖率低,理赔金额有限。虽然农业保险产品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而言,无论是覆盖率还是理赔力度都有待提高。2018年山东寿光洪灾过后,当地近15万个大棚受灾超过三分之二,但参保大棚仅有120个,充分暴露了保险覆盖率低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中的保险力量呢?

首先,少谈点规模,多谈些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自2007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亮眼成绩。10年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2007年的112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1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8.83%。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养殖业保险和森林保险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但是,大规模的背景是中国的大体量。归根结底,农业保险的意义在于让承保者受益,至少是将不可控的损失最小化。然而,除了山东寿光所暴露的农产品大省覆盖率低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包括农业保险的品种还有待扩充,保障金额也有待提升。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不少政策性农业保险虽然得以推广,但农户、养殖户反应并不积极。其中,“损失上万赔偿不足千元”的尴尬让这类保险沦为鸡肋;而部分产品因不同品级价值差异较大,即使用户愿意“多出保费”换取更高的“保险”,也因不符合政策或单独定价的成本过高而难以落地。

因此,保险业务拓展的重点应当放在产品设计上,以更贴合市场实际需求的产品来优化供给。否则,规模激增下产品仍未能“解渴”,难以真正解决贫困群体乃至所有客户群体之困。

其次,少谈点资本,多谈些运营。

当前,即使是一些大型险企,业务拓展仍有简单粗暴之嫌。部分企业在地级城市的机构自成一派,除了产品隶属总公司外,员工、管理体系较为独立,仅以“高提成率”激励员工业务拓展。这也造成了部分企业在业务推广时积极,在用户赔偿、维权时推诿。保险产品与不少商品不同,甚至可以说“售后服务”才是产品本身。

伴随着过去两年的严监管,险资入市等资本运作更加规范。曾经被视为“野蛮人”的部分险企开始回归主业。值得提醒的是,资本运作虽是企业逐利的天然驱动,但加强运营、做好主业才是发展的根基。

再次,少点酷而炫,多些小而美。

当然,险企提高赔付、积极创新个性化产品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无论是成本、精力、管理,都需要精心设计、不断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险企已经瞄准“技术关”,力求借此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安排。

据报道,通过区块链技术,安华农业保险推出了商业性区块链肉鸭养殖保险。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和智能合约技术,由龙头企业记录提供鸭雏时的进雏数量,以此记录数量为依据进行承保出单,由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养殖户记录在养殖过程中的肉鸭死亡、饲料用量、免疫接种等数据,在屠宰后由屠宰场记录肉鸭屠宰数据。

尽管上述尝试仍刚刚起步,但借力新技术正是保险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应用眼花缭乱的技术推出名目各异的“第一单”,博得的主要是眼球而非实效。

总之,保险业近10年来取得了突破式发展。但未来要想实现从规模到品质发展,从覆盖到形成真正有效支撑,从普惠金融到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都离不开有保障力的产品、有可信度的运营以及有实效的创新。

关键词: 亚洲 规模 我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