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互联网教育引爆学习助力保险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

2018-11-14 15:19:49    来源:慧保天下|0

日前,来自太平洋(601099,诊股)人寿北京朝阳支公司的袁帅通过注册申请,正式成为中国保险网络大学的一名学习用户,至此,这个被称为“保险业首个综合性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的用户人数突破200万,几乎占据从业人员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在线教育平台里的NO.1。

自2014年10月上线至今,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网站注册用户在2015年首年超过12万人后,年均增长率超过198%,截至目前达208万人。用户人群囊括业内全部市场主体、各层级机构,覆盖董、监、高层级、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销售人员。

平台现有课程资源总计超过4300课时,内容涵盖保险各专业领域,通过学习数据,不仅可以观察近年来从业人员在不同知识领域的学习轨迹和诉求,更能从中捕捉到中国保险业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行业发展深度变革背景下的未来走向及趋势。

保险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知识迭代拐点到来

2018年以来,保险市场业务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产、寿险公司亏损者达82家,媒体戏称亏损已成行业“新常态”。

对此情况,在10月召开的“2018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这次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增速下降是我们在行业的高速增长阶段进行主动引导的结果,是为了让人身保险事业更加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开启新时代人身保险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保险业正式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进入全面转型时期。结合行业发展历史来看,开启高质量发展道路就意味着摒弃过去盲目追求规模的高消耗、高成本的粗放发展模式,重新回归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这一本源,提供满足人民群众各类保障需求的产品,提高行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和价值创造力。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重新构建产业体系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以寿险业为例,据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寿险业发展成果回顾与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显示,未来一段时期是寿险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但从当前行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看,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宏观经济环境中,利率变化带来的利好与产品设计供给能力不足相互矛盾;股市楼市低迷激发的寿险储蓄替代产品销售利好给公司投资能力带来挑战;政策环境、社会和产业环境、客户需求与渠道的变化,对行业发展都提出新要求。

更为直接的是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无法估量,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基因生物技术等新技术与人身保险业结合形成的数字化分销、精细化定价、智能化核保理赔、运营管理、客户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保险科技正在给人身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未来人身保险业要从资本和人力推动向技术推动转变,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业务开展、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传统销售人员的保险知识和业务能力无法满足中高端客户的需求,现有的经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也面临巨大挑战,保险业转型成功的关键以及谋求增长的着力点,必须落在人均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上,所以,对从业者来说,知识迭代的拐点已然到来。

互联网教育引爆学习革命,助力保险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培养

科技赋能,正在成为一个热词,对保险业来说尤为熟悉。因为科技正在逐步改变保险业的销售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除了这些表象外,隐藏在背后的科技对人和组织的影响,也逐步体现出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自媒体发展的道路上日新月异,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形式、速度变化加速,人的知识扩容需求被激发出来,无论是外界变化引起的“知识焦虑”,还是内在发展创造的“知识需求”,都催生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情。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与保险业主动变革的诉求相结合,引爆的学习革命一触即发、势不可挡。

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方式,互联网对培训行业带来的本质影响在于:打破了培训服务交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大大加强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故此,互联网学习普遍受到企业欢迎,尽管学习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与迭代的成本较高,但搭建自有学习平台仍然成为企业首选。

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共同开展《在线教育在中国保险行业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保险行业大多数公司都开始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解决企业人才培养问题。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培训的热点,站在一个时代的风口。2014年世界在线教育市场营业总额达到350亿美元左右,2016年达到51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金额约为170亿美元,其余企业采购的总和约为340亿美元),每年环比增长率达到7.6%。

作为行业性质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中国保险网络大学秉持协会公益属性,不以盈利为目标,只追求平台的培训服务能力。聚焦保险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综合能力提升两个维度,中国保险网络大学着重加强“制式培训”和“专题培训”的建设。

制式培训(即将教育培训过程和专业水平考试有机结合)目前共建成包括:车险查勘定损、责任险核保、人身险核保核赔、保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顾问等10大类38个科目、共计417课时的课程,在线考试覆盖全国包括西藏在内的50个考点,累计为全行业30余万名专业岗位人员提供培训和考核测评。

专题培训,已建成政策解读、财税审计、法律合规、保险业务、党建学习、金融知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九大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从业者在知识体系更新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综合需求,并有助于从业人员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平台功能方面,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已经实现报名注册、专业学习、考试测评、信息查询、证书管理、继续教育等培训链条的全流程管理,充分具备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保险回归本源,根植于人才理念转型

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消费需求与行业供给之间的差距需要新的发展方式予以协调。保险业要从保险方案的提供者向保险顾问的提供者延伸,要从风险的承担者向风险管理的提供者延伸,着力摆脱同质化的竞争,丰富和完善保险的供给。保险回归本源的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人的身上,人才理念的转型成为必然。

2017年4月,在2017中国保险营销峰会上,中保协会长朱进元首次提出“风险管理师”的概念。他认为,过去行业所推崇的产品营销,是从保险机构角度出发而开展的销售工作,风险管理服务是从为全社会提升风险保障、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开展的服务,围绕民生保障和行业价值创造,从消费者关心的风险角度,为他们提供风险解决的方案,每一个保险从业者首先都应该成为风险管理师。

2018年6月,经过一年多时间打磨,“风险管理顾问/专家制式培训(人身保险业务方向)”的制式培训项目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正式上线,以培训促转型,为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建立起完整的风险管理知识架构。

与此同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全行业参与和支持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依托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为平台,初步构建成一套以风险管理为内核,以保险业重要岗位业务内容为主干,覆盖前、中、后线,从基层营销人员一直到行业领军人才,包含学历教育、制式培训、系列培训等方式的科学、严谨的制式培训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贯穿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全体系。

打造行业培训生态圈,赋能人才发展

根据《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数据显示,保险业81.52%的从业人员人均年培训费低于3000元;此外,行业52.69%的基层从业人员培训时长低于40小时,而处于管理金字塔顶端的核心管理者也只有四成人员能保证年度人均培训时间在100小时及以上,培训资源普遍投入不足。

为探索解决行业培训领域在平台、资金、师资、内容方面存在的痛点,中国保险网络大学联合著名的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知名高校以及行业公司,围绕内容和平台两个方面,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开展深度合作,经过四年多的运营摸索,逐步形成了有力的共振模式,影响力辐射全国。

目前,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分别与行业近20家公司内部学习平台进行对接,将自身平台技术及课程内容向行业开放,真正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行业共享。同时还通过在网络大学建立企业专区、打造单一学习模块的公司定制通道、开通“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平台对接等模式,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未来,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将围绕构建行业“大教育、大培训”体系,建立“中国保险业互联网教育联盟”,汇聚平台、技术、内容多个供给方与企业需求方,促进协会、企业、外部专业机构之间在平台、技术、师资、课程、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互换、互补,甚至联合共建、共享,建立起保险行业绿色培训生态圈,实现培训价值最大化,持续为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