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抠抠族”引领“新节俭主义” 低价好货最受欢迎

2020-09-14 10:08:28    来源:中国青年报|0

实付款1分钱的汤勺,新人红包1块入手的柠檬茶,签到领券后2块钱的拖鞋……“薅”完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的垃圾袋、坐垫、手机壳、本子,一众买家在豆瓣各“省钱小组”中纷纷跟帖“抄作业”。

为了抢到商家每天定点放送的大额优惠券,上海电机学院的王祎“蹲守”了三天。最终,她以比原售价优惠了80元的价格拿下了自己心仪的隐形眼镜。在她眼里,省钱已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经验十足的她早已深谙“薅羊毛”之道。

所谓“薅羊毛”,就是搜寻、利用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从而为自己省钱的行为。近日,中青校媒与淘宝特价版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64.61%的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甚至因此而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

低价好货最受欢迎

大学生作为无固定收入的群体,尽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但他们往往更加追求自我,更加追求高使用价值的商品,“低价好货”——实用、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大到手机、电脑,小到挂饰、发圈,张迎坦言自己“什么都爱买”。随着直播和短视频开始兴起,“带货”模式也迅速崛起。她“入坑”直播带货后,购物欲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说是为了‘占便宜’,结果一看到便宜的东西都控制不住想买。”

“上次看到一种洗衣液的返利有10多块钱,这算很高的了。”热衷网购的她自称“花钱小能手”,她了解不同平台、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商品有不同的折扣范围。因此,有了购买需求后,她会通过多个获取优惠的渠道,有意识地寻找购买“最优解”。

调查结果显示,45.17%的大学生和张迎一样,会主动寻找“薅羊毛”的方式购买特价商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外贸转内销与电商平台数字化价值》的研究报告中,就专门对于疫情下出现的“特价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报告中提到,品质消费和性价比消费越来越成为市场主流,电商平台通过创立工厂直购节、1元购物节等活动,满足了消费者追求“超高性价比”的诉求,掀起了“特价经济”的新风潮。

“‘薅羊毛’真的很快乐。”张迎在寻找最低价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意外的折扣而感到惊喜。“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个位数的返利,但有的商品偶尔会有隐形优惠券,这就是意料之外的‘羊毛’。”研究报告还指出,随着供给方的制造能力越来越强,电商平台能够聚焦“极致性价比”,为用户创造出“超级平价品牌”。

“今晚10点,店铺将限量发布100张优惠券,手慢无。”“满100减30,限时抢购,点击链接就能领。”短短10分钟,肖雪所加入的“薅羊毛”微信群里便分享了4条优惠信息。400多人的大群里很少有闲聊信息,各大折扣平台的网址和优惠金额被重点突出的促销图片占据了对话框的绝大部分面积,“群里你看着好像没人说话,但实际上大家都盯着券呢。”

参与过不少次“0点秒杀”商品的王祎也开始“修炼”自己的手速,“其实网速、用户积分等因素都会对抢购成功与否存在影响,不过我心态很好,抢不到就算了。”她偶尔也会运气“爆棚”,“有的时候‘捡漏’到一两张优惠券,也能省下不少钱。”如果赶上有大促活动,活动本身的优惠券可以与通过返利平台得到的优惠券叠加使用,她则会以超低价购买到心仪物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剑波表示,国内当下的消费大环境更推崇追求性价比,“我们应该避免社会进入未富先奢,提倡把特价经济作为一种文化彰显在方方面面,充分将‘俭以养德’渗透在大家的生活中。”

钱尽其用,“薅”出新天地

在“薅羊毛”上颇有心得的肖雪已经有了快两年的省钱经历,秉承着“不该多花的钱绝不多花”的信念,她几乎每次买东西前都会用几个折扣App进行比价,“不着急的话,就等到折扣季再买。”作为朋友眼里的“省钱小能手”,她常常收到来自同学的“请求分享优惠券”的消息,“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转发给他们,羊毛嘛,一起‘薅’才更快乐。”

肖雪收到的“请求分享优惠券”其实是以拼购作为省钱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有别于主要依靠搜索、浏览来挑选商品的传统方式,这种拼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朋友推荐、凑单、拼团、砍价等社交方式来选购商品。像肖雪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调查结果显示,61.39%的大学生会通过看直播、推广等获取优惠券,53.22%愿意等到折扣季再购买心仪商品或使用特价平台寻求折扣,52.41%会使用团购拼单进行省钱。这样的群体被称作“抠抠族”。

受疫情影响,夏路在家宅了半年多。因为父母没有给她过多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半年下来,从前经常“手痒”的她发现自己现在不会轻易“剁手”了,“省钱秘诀就是‘车价’入手!”“车价”,指的是商家为了最大力度推广商品而给出的超优惠价格。夏路在豆瓣上加入了各种“抠组”,团购组、“上车组”、闲置组……沉浸在各种“车价”中,她对于正常价格的商品不再会轻易“心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更加理性了吧。”

《外贸转内销与电商平台数字化价值》研究报告认为,性价比是特价经济的基石。消费者既要“品质”又要“实惠”的需求日益强烈,消费不盲目追求价格,注重性价比和消费体验,这代表当下消费者务实、理性的消费观。

在赵剑波看来,00后作为“掀桌一代”,心中没有品牌偶像,不再去过分追求名牌、网红产品。在社会提倡的理性消费观念的引导下,他们越来越注重商品是否能够满足品质需求。

王祎的“省钱聊天小组”里常常气氛火热,“这个人发免费领护肤品小样的方法,那个人就补一条9.9元限时秒杀的优惠信息,大家互帮互助。”根据多年积攒的经验,她在购买商品时还会综合比对几个优惠平台的优劣。比如,“淘宝特价版”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友好,操作简单,还会赠送一些无门槛的优惠券,“一淘”“省钱”等平台则是在返现功能上让她“薅”下了不少羊毛。

提到省钱,陆婕开始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羊毛之道”,“除了抢优惠券,‘给好评得返现’也不失为一种省钱的好办法,虽然每次只有3块或是5块,但积少成多。”短短三个月,陆婕就已经从几个App里陆续省下了几百元,“时间久了,我就能从牙缝里省出一条‘lo裙’(洛丽塔风格的裙子——记者注)。”

逐渐养成消费自律

调查显示,54.02%的大学生“薅羊毛”省下来的钱被有计划地攒下来或者存下来,45.98%会继续买其他东西花掉。王祎虽然没有为自己设下固定的存钱目标,但她每个月至少能从生活费里省出300块,“偶尔也能到500块钱,每个月看着余额宝递增的数字,哪怕不花,心情也会不错。”

“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东西可以买,邮费必须包。”夏路对这句话再认可不过了。“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当下大学生的“省钱良方”。

“‘几百块的小裙子眼都不眨,几块钱的邮费抠抠缩缩’说的就是我本人。”作为朋友眼里的一名资深“lo娘”,陆婕有着自己独特的“省钱观”。入圈快三年,总是控制不住“剁手”的她早已在“坑底躺平”,精致的Lolita洋装摆满了整个衣柜,“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虽然遏制不住“买买买”的冲动,陆婕却很少“超前消费”,日常生活也是“能省即省”。陆婕积攒了不少“省钱小tips”,“比如说购买反季商品,夏天的时候低价抢购到商家清仓处理的羽绒服。”

与陆婕相比,张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她的实用主义“省钱观”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除了返利的方式,“如果给家里买,可以充天猫超市卡,充值有赠送;如果淘宝用的多,可以开88VIP,一年88元但省的远不止88元。”“9.9划算节”当天凌晨,远在学校住宿的她也按耐不住“囤便宜货”的心,给家里买了四大箱面巾纸。

家里养猫的大学生杨旎从不买单价超过2块钱的逗猫棒,“这种消耗品每次都像搞批发一样。”她在豆瓣小组上分享自己“好价”入手的猫咪用品,哪个牌子的猫粮超过多少钱先不用买,哪家的猫砂可以大量囤货,这些情况她都“门儿清”。她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在小组中分享经验,“没必要买猫窝,尤其不要认为自己喜欢的小猫就会喜欢。”现在,杨旎会把更多的钱花在给猫咪买“车价”罐头上。

会拿省下来的钱犒劳自己的伊卓表示“省钱”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习惯,“拿平时攒下来的钱去购买一些自己‘观望’许久却舍不得下手的东西,感觉就是赚到。我打算把省下来的钱作为自己未来的旅游经费,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看看。”

赵剑波将“薅羊毛”总结为青年人消费自律的某种体现,“无论成长还是学习,都是自我约束的过程。对于消费,年轻人要学会面对各种诱惑时约束自己的欲望。学会自律,一个人才会成熟,从而社会才会进步。”(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见习记者 刘俞希 罗希)

关键词: 新节俭主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