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国内多家险企入局宠物医疗险 构建宠物“保险+医疗”生态

2021-04-21 14:39:40    来源:

如今,随着“宠物经济”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养猫养狗来缓解生活压力。与此同时,看病贵,正在成为铲屎官们的一大痛点。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宠物的医疗买单,不过,高昂的费用也让很多人希望可以有相应的保险来减轻经济压力,宠物医疗险因此应运而生。正是看好这片宠物“蓝海”,国内多家险企跑步踏入这个市场,以构建宠物“保险+医疗”生态。

又有公司入局宠物医疗险

最近,95后姑娘小欧的宠物狗比熊因为外出感染了一种不常见的病毒,不得已之下,连续去宠物医院做治疗用了一周时间,小欧粗略计算了一下在宠物医院的费用,“包括做检查、做治疗总共花了3000多元。太贵了!比人去趟医院贵多了。”小欧感叹,每年还要给宠物狗打疫苗、做常规体检,这些费用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月20日,在太原市一家宠物医院,不时有市民带着宠物前来,有的是打疫苗的,有的是因为宠物发烧,有的则是来做手术的,很多宠物主人都表示,既然养了,就要对自己的宠物负责,该花的钱就得花。这些养宠人士告诉记者,给自己的宠物猫或狗看病,花了不少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但对于目前市面上推出的宠物险,很多人表示没有细致了解过,有的人即便了解过,也表示几乎不会考虑买,因为感觉这个保险市场并不成熟,“我自己都没买保险呢!给宠物买有点奢侈了。”95后的猫主人小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近期发布的《2020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犬猫数量超过1亿只,较2019年增长1.7%。从宠物消费结构看,各细分品类中,宠物诊疗支出增长6.2%,宠物用品增长0.9%,为消费增速最快的两个品类。而有关机构近期统计平均单只宠物每年在宠物医院的花费后发现,去年,看病花费在“500-1000元”的饲养者占比19.1%,而年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28.8%。预计2025年,宠物医疗费用将超1300亿元,宠物医疗市场可谓巨大的蓝海产业。

3月16日,腾讯微保宠物医疗保险产品上线。用户支付88元就可为宠物犬、猫投保最高30万元的全年全病种医疗保障。相关资料显示,针对宠物医疗费用高企的痛点,微保宠物医疗险率先将“百万医疗险”中的免赔额设计应用到宠物险产品上,从而大大降低了保费、提高了保额,将保障落实在最迫切的宠物大病需求上。据了解,保障范围覆盖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之外的所有犬猫病种以及高空坠落、吞噬异物等意外风险,门诊、住院均可报销,但保费仅需每月7.33元。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目前,微保宠物医疗险适用于出生满30天至10周岁的宠物犬、猫。在最受用户关注的理赔环节,该产品不设单次免赔及限额,超过“累计免赔额3000元”的部分便可享受60%的报销比例。同时,针对宠物身份识别的难题,微保还引入AI鼻纹识别验证技术。饲养者只要拍摄宠物的清晰正面照,经AI识别通过后,就能便捷、省心地申请理赔。与此同时,微保与全国1600多家高标准的宠物医院进行合作,作为定点合作医院,专门为承保的犬猫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宠物医疗保险由来已久

宠物医疗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保险行业提供了开发市场的动力。实际上,宠物医疗保险在国内早已出现,目前,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已推出了宠物医疗保险。

“宠物保险”这个词在中国市场第一次出现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华泰保险以家庭财产综合保险附加险的形式将宠物责任纳入了保险范围。2005年,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推出了北京保险市场上惟一一款以主险形式出现的《北京市犬主责任保险》。2008年,深圳太平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份宠物第三方责任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都邦保险也陆续推出了类似险种。而这些保险公司在早期推出的宠物保险主要是责任险(主要赔偿宠物造成的第三者伤害的医疗费用及诉讼费用)。

直到2014年9月,由人保财险和中国畜牧业协会推出的国内首个以猫、狗、马三类宠物为承保对象的宠物健康险正式上市,其中包括宠物医疗险“宠乐保”和宠物综合险“宠物宝”,宠物保险险种因此得到了扩充。其后,多家险企纷纷推出与宠物相关的保险,宠物医疗保险产品逐渐增多,包括责任涵盖了宠物伤人、宠物受伤、宠物染病的中国平安“平安萌宠保”;中国人寿针对犬类宠物健康的“汪安心”宠物医疗保险等。大地保险、阳光保险等机构在此前亦均推出了宠物医疗保险。甚至还有宠物医保服务平台如“小贴士tips”“宠城医保”等均获得了融资。2020年7月,支付宝联合众安保险等推出宠物保险,针对3个月到10周岁的宠物狗、猫,推出关爱版、宠爱版、挚爱版3个不同保额的版本。以中间款“宠爱版”为例,如果爱宠患病在定点医院花费1500元,报销金额为(1500-200)*60%=780元,如果花费更高些,报销金额则为单笔上限1200元。

与早期保险公司推出的宠物责任险相比,宠物医疗保险一般是指宠物主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被保险宠物支付保费,被保险宠物死亡、伤残、患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和期限之后,保险人支付保费的商业行为。通俗来说,一般支付宠物生病或者发生意外时宠主需要支付的费用。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宠物医疗保险主要包含疾病治疗类报销、意外医疗类报销等,根据保障额度不同,年交保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此外,在免赔额、报销比例方面也各有不同。

市场乱象频生小心“踩坑”

不过,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与旺盛的宠物医疗健康需求相比,中国宠物保险市场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看似火热的宠物医疗保险,近年却始终“雷声大雨点小”,未能被宠物主普遍接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宠物身份识别较为困难,投保和理赔体验不佳。在宠物保险的认知问题上,价格过高、投保流程复杂和内容无法满足需求成为了普遍存在的三大痛点。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打出“低保费、易审核、0自付、病种全覆盖”之类的宠物保险宣传,以及以模糊的话术诱导养宠人购买“保险”,其实只是为了做流量、积累用户。其中,有的保险公司对申请理赔需要提交很多材料,且绝大多数会遭到不同理由的拒绝。而宠物身份验证难,往往成为理赔过程中一个难点,不仅让投保人有苦难言,也让保险公司面临被骗保的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小程序推销的所谓“宠物医疗增值保障服务”,看上去覆盖病种比保险公司的险种更全、保费更低,但一旦买了这种服务,根本得不到理赔。

以一家保险公司的宠物医疗险为例,投保费用为399元,保障金额为2000元,免赔金额为300元或损失金额的30%,保障项目仅限猫传染病医疗。假如一只猫猫看病费用为1000元,扣除投保花费及免赔金额,相当于看病少花了300元左右。但如果看病费用为10000元,则只相当于看病少花了1600元左右。

因此,宠物医疗险的推广仍需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解决宠物个体身份识别难题,建立明确的治疗费用标准,完善用药数据及相应区域的疾病数据,加强对宠物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其实,宠物保险在国内发展已久,但至今仍处市场培育阶段,不少保险产品未能精准翻译用户需求,被吐槽是‘大病不够用,小病用不到’。”微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改善宠物医疗险的性价比和理赔体验,解决‘宠物经济’时代的看病刚需问题。

业内人士也提醒,购买宠物医保时,也需多作甄别,明确保障范围,尽量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由保险公司承保的险种,千万别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谨防“踩坑”最终得不偿失。

引入新技术精准识别身份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宠物医疗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前后端均可能无法把控,首先,没有办法识别宠物的真实身份是否唯一;其次,没有办法非常完善地管理或控制宠物医院。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宠物保险难以快速发展,目前各险企也在对前后两端进行管控,从制度上、管理上确保险种能够良性发展。

一直以来,在国外的宠物市场上,宠物活体繁殖、售卖等流程相对规范,宠物从出生开始便植入芯片、带有编码,解决了保险公司前端识别难的问题。但与国外相比,由于国内宠物活体市场非常混乱,作为保险公司很难有效识别。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狗还是猫,同一品种的宠物单纯从外表上看,仅依据肉眼其实很难辨认出来,无论是对宠物医院还是保险公司一样有难度。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承保对象对应的宠物其实很难识别。另外,由于医疗数据的缺失,对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定价和理赔核赔都是很大的难题。

针对宠物身份识别难题,如今,多家险企引入了AI鼻纹识别验证技术。相关资料显示,宠物的鼻纹类似人类的指纹,不会随着其成长而发生变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饲养者只要拍摄宠物的清晰正面照,经AI识别通过后,投保人就可以便捷、省心地申请理赔,免去了理赔过程中提供各类资料的繁琐。

不同于芯片植入识别,AI宠物识别全程线上化操作,不受地域限制,不创伤宠物,成本低、操作简便,极大降低投保门槛。而且,由于宠物鼻纹及面部个体信息的生物差异,具有特征唯一性,满足个体身份的认证及比对确认。在理赔环节,用户只需要再次采集宠物面部及鼻纹信息,与档案库的投保宠物进行比对,实现个体身份确认。目前,宠物鼻纹识别技术的识别成功率超过99%,未来还有望运用于城市宠物管理、宠物走失等场景。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鼻纹识别技术精准识别宠物身份,有效提升了产品风控并降低产品门槛,或可改变市面上以往保险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为宠物险市场带来新的契机。而随着多家保险公司的入局,随着宠物医疗保险业务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宠物主将给自己的爱宠购买到合适的宠物险,可以更好地为宠物提供医疗服务。

关键词: 宠物医疗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