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资讯 >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传统民间小戏整理改编人才培养”班开班

2018-07-26 10:07:41    来源:光明网

7月15日,在吉林师范大学长春校区培训中心,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司指导,在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文化厅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民间小戏整理改编人才培养”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开班仪式。

学员、授课教师代表、承办单位代表围坐圆桌,畅谈自己与民间小戏的渊源,畅谈参加培训班的初衷。

开班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与君初相识”。在本来略显枯燥的环节中,学员们有的用即兴创作的诗词调侃自己,有的用三句半来表达参加学习的心情。

第二个环节是“三生有幸事”。授课教师代表和学员们分享各自的难忘经历。出身梨园世家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吕锁森分享了从父学艺的温暖经历。

吉林东北二人转博物馆的王子皓曾参与录制大型戏曲节目,亲身感受到尚长荣等名家的敬业品质。

长春市艺术研究所的范亚男畅谈了她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硕士期间现场观摩青春版《牡丹亭》时的感动。

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的王希宝钟爱京剧程派多年,并逐渐过渡到戏曲评论和传统程派剧目的整理挖掘,从文本、唱腔和英译三个角度进行艺术理论研究。

作为戏曲资源大省之一江西省的戏曲研究人员,来自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的林宇对这次学习极其渴望与期待。

开班仪式的第三个环节是“生如戏梦”。伊通戏剧创作室的潘太玲表示,自己的梦想是把感动和温暖自己的故事和人物写出来,让他们在舞台上活起来,去感动和温暖更多的人。

山西临汾戏剧研究院的付增芝现场演唱了一段秦腔和一段眉户戏,赢得了阵阵掌声与喝彩。毕业后他做蒲剧、眉户剧的研究,一直致力于戏曲的传播和弘扬,戏曲已成为他血液中流淌的生命之基。

该项目主持人、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谈到自己从羞于自己二人转研究者的身份,到努力成为一位合格二人转研究者的历程。

本次培训班的班长李昂2014年博士毕业来到艺术研究院工作。她说:“在戏曲面前我是一个小学生,戏曲这座宝库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发掘。”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的高媛阐述了自己“被戏曲极致之美的灵魂所吸引”从而决心从业的过程。

吉林艺术学院的刘伟龙分享了自己自幼被戏剧深深吸引,终于踏上戏剧学习和创作之路的动人经历。

公主岭市戏剧创作室的杨立娟分享了自己二十几年的创作历程,从第一部吉剧《响铃公主》到以后几部作品,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广新局戏剧创作室的李桂平认为,编剧应该把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通过作品升华主题和思想,把正能量传递给纷繁复杂的社会。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的邱莹认为,不是编剧在写剧本,而是剧本在写编剧。

来自新疆的自由撰稿人王琢珏表示,用现代的眼光挖掘传统民间小戏,需要戏曲剧本创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据悉,该项目做为吉林传统戏剧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充分整合与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用好现有时段文化资源,实现五个结合,即:与吉林传统戏剧节观摩活动相结合;与2019年“吉林省第九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剧本创作相结合;与本项目同时开班的吉林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东北喜剧小品创作人才培养”实践成果相结合;与项目实施单位全国核心期刊《戏剧文学》杂志作品发表平台相结合;与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二人转传习基地的传承演出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放大培训效果,扩大培训影响力,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