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巨灾保险准备好了吗
超强台风“山竹”过境后,广东等相关省市迅速转入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巨灾险试点地区也在第一时间纷纷启动理赔程序。面对天灾里的不虞之祸,建立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灾后巨额赔付
9月16日,今年最强台风裹挟着巨大的破坏力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袭击了粤琼等地。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截至19日11时,台风“山竹”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
“山竹”来势汹汹,肆虐过后留下满地疮痍。深圳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10时,只深圳一地保险业就已受理台风“山竹”报案43510起,预估损金额11.66亿元,已决总案件9230件,已决总金额3325.67万元。
同时,记者从广东保监局了解到,台风“山竹”已触发广东巨灾指数保险。其中,阳江、茂名两地的台风灾害赔付金额预计约7500万元。
所谓巨灾保险,一般是指政府运用保险机制,通过制度性安排,将因发生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保险形式进行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
实际上,“山竹”过后,巨灾保险已在灾后救援重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9月19日,阳江市和茂名市分别举行了巨灾指数保险赔付仪式,人保财险分别向阳江、茂名市政府赔付了5500万元和2000万元巨灾保险赔款。而为尽快帮助政府做好灾后救援复产工作,这两笔赔款实际上18日就已经到达两地财政局账户。
另一方面,“山竹”造成的损失数额巨大,也使得保险股在A股和H股一度领跌。有声音认为,如此“风波”恐怕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威胁”。对此,招银国际保险行业分析师徐涵博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山竹”将主要影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在广东业务占比较高的财险公司,赔付率预计将上升1%,但即便是中国平安,在广东的业务体量也不过是15%左右,中国太保广东业务也才12%,因此总体上对保险公司不会造成压力。
“虽然赔付率会有所升高,但经历了重大灾害之后,人们对财产安全的意识会增强,投保的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如果保险公司的赔付处理得当,甚至可以有广告效应,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是比较有利的。”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吴彦龙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投保率偏低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2016年台风“莫兰蒂”带来直接经济损失16.6亿元,2017年台风“天鸽”在中国大陆造成经济损失289.1亿元……
面对一次次天灾的巨额损失,国家层面已经多次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确立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深圳同年在全国首先开展巨灾保险试点,由市政府出资3600万元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巨灾保险服务。在为期一年的保险期间内,保障灾种覆盖了地震、台风、海啸、暴雨、泥石流、滑坡等14种灾害。此后,宁波、云南、四川等地相继开启试点,我国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拉开帷幕。
2017年发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今年是我国巨灾保险开展试点的第五个年头。目前,我国的巨灾保险应用的是以财政补贴商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通过针对特定投保主体的保费补贴,拓宽巨灾保险受众。
尽管巨灾险在我国不少试点地区已经收到一定的赔付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有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平均36%的天灾投保率相比,中国只占约3%,我国保险赔付占巨灾损失比重明显偏低。
另一个较为遗憾的事实是,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现阶段我国巨灾保险所承担的补偿仍然不足,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制度仍待建立。
除了投保率与补偿能力仍存短板之外,更雪上加霜的是保险公司的“冷淡”。“巨灾保险一旦出现赔付,数额相当之大,这种巨大风险全部集中在保险公司身上,对保险公司来讲风险太大,往往无法承担。”吴彦龙说,多数保险公司对开展巨灾保险这一险种积极性不大。而采访中,几家保险公司财险业务人员对于巨灾险似乎也不愿多谈。
多途径分散风险
由于特定保险免责条款对于被保险人具有约束效力,可以将风险端前移,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承保风险。但巨灾保险因其承保标的的特殊性,属不可抗力,险企只能帮助群众以及群众财产安全转移或者下发预警提示,尽可能减少损失。
除了普及大众风险意识,如何让保险人降低承保风险,使保险公司面对巨灾保险不再闻“灾”丧胆,是业内近年来不断探讨的话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新立此前表示,即使在保险发展成熟的美国,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承担巨灾风险赔付也是无法想象的。“这个体系需要由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资本市场四个层级来共同组成。”
因此,在吴彦龙看来,通过再保险市场以“分保”形式将一部分保险风险转移,与原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预期发生的风险,是降低单一保险公司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鉴于我国相互保险已经起步,可引入相互保险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模式,增加巨灾保险的投保来源,进一步扩大巨灾保险基金规模。
成熟的风险承担机制除了再保险,还有刘新立口中的另一个“队友”——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来转移保险的风险,比如靠发行巨灾风险的债券,把灾害风险从保险体系内分摊到资本市场,这在国外也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发展历史。
相关阅读
-
风来了巨灾保险准备好了吗
超强台风山竹过境后,广东等相关省市迅速转入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 -
万亿专项债发行提速 9月将超5000亿
近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数据显示,8月单月发行新增专项... -
北京一卡通微信小程序上线 市民可享微...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朱江) 通过一款简易程序,集各项一卡通服务... -
中国核电标准跻身强国有了时间表 完整...
中国核电标准跻身强国有了时间表目前两台华龙一号正在巴基斯坦建设... -
环保新举措:美加州要求2045年摒弃化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10日签署一份法案,要求加州逐步摒... -
国有煤矿排污2年收33份通知书 整改为何...
三十三张整改通知第一张通知书到来的时候,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