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焦点讯息:叫停,解封!核酸造富梦碎了!

2022-12-02 15:45:12    来源:商业新知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


(资料图)

新冠病毒催生的核酸“ 狂欢 ”,终于要回归平静了。

1

2019年12月1日,武汉通报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

三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噩梦。

变化,悄然而至。

11月30日,在本轮疫情严重的广州,突然多区发文,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恢复线下教学,恢复餐饮,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

随后召开的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进一步明确,全面、准确、完整贯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 “二十条”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变化是: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这意味着,动辄就全民核酸的做法,有望成为过去。

广州全员核酸变化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中国新冠防疫政策的一大步。 广州之后,北京、、成都、重庆、郑州等大城市迅速跟进:

首都北京发布公告,取消部分人的每日强制核酸要求;

重庆市表示,明确“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成都表示,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居民出入小区、院落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郑州市宣布,除高风险区外,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无出行需求,可不做核酸检测。

……

在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取消全民核酸的队伍中。 一场 由疫情 催生的 疯狂的 “核酸运动 ” ,可能就此画上句号 。

2

普通人噩梦醒来,是核酸企业造富梦想的破碎。

疫情几乎对所有的行业进行无差别的打击,百业凋零之下却让疫苗和核酸企业开启了“狂欢”,一夜暴富成为了核酸企业的代名词。

暴哥简单的统计了一下,目前与新冠检测业务相关的上市企业多 达 109家,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受益于新冠疫情。

在已上市的企业中,但凡与核酸业务沾点边的企业业绩几乎都大涨,而龙头企业更是暴增的“壕无人性”。

来自网上

比如,凭借着一款 新冠试剂盒吃遍全球的 核酸巨头九安医疗,三季度营收增长30倍,利润增长300倍。

你要知道,在2013年-2019年,九安医疗的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为负,已连续多年亏损。

而九安医疗业绩的转机,就发生在2020年。

说明一下:

表中排名第二的 睿智医药并不是核酸检测企业,虽然业绩暴涨,但 炒股的朋友还是尽快远离,因为它的 利润是把自己的核心业务给卖了,都砸锅卖铁了,以后 咋赚钱?

另外,排名第三的 安旭生物和第四的 亚辉龙 生产抗原检测盒,和九安医疗一样以出口为主, 海外市场占比超高,用来指责核酸企业赚国内钱似乎不恰当。

不管是赚哪个国家的钱,都是赚了疫情的钱。

排名第五的明德生物也不是做核酸检测的,不过是卖水的,属于核酸产业链,虽然其销售收入可能不如做检测的金域,但利润高到令人瞠目结舌。

不仅上市的企业一夜暴富,没上市的企业也是赚的盆满钵满,搜刮完核酸检测的财富,又想着在资本市场开始圈钱。

2022年以来,已经有5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过会,其中1家已经上市。

严卡前“侥幸”上市的康为世纪,新冠相关产品和服务贡献了过半营收,疫情前的2019年营收7393.85万,利润仅为897.2万元; 2020年疫情后,营收干到了2.33亿,翻了3倍,利润就暴增至1.08亿,暴涨12倍。

可以这么说,没有新冠疫情,康为世纪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踏进资本市场。此时此刻, 康为世纪的老板,做梦应该都会笑醒 。

另外四家企业,距离上市也仅有一步之遥。

达科为,病毒保存试剂产品(核酸病毒采样管+病毒保存液)在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占比虽然仅为8.71%、5.78%和8.84%,并不是公司的主力产品;但 得益于疫情风口,顺势成为核酸产业链的一员,在过去过去两年半时间,达科为共赚1.42亿元。

菲鹏生物,核酸检测收入撑起大半个IPO。 2020年、2021年新冠产品分别为菲鹏生物贡献6.97亿元、15.87亿元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65.44%和68.73%。 借力新冠疫情,菲鹏生物营业收入从 2019年的2.89亿,干到2020年的10.68亿,翻了4倍 ; 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5745.49万,飞涨到2020年的6.33亿,暴涨11倍。 2021年菲鹏生物再接再厉,新冠产品营收高达15.86亿,较2020年又翻了一番。

另外两家已经过会的企业瑞博奥和致善生物,情况也都差不多。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致善生物营收分别为0.98亿元、3.27亿元、4.76亿元和2.48亿元,新冠类试剂产品销售收入为1.06亿元(2020年)、1.82亿元(2021年)和7048(2022年上半年)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2.41%、38.47%和28.56%。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瑞博奥营业收入分别为1.35亿元、2.83亿元、2.85亿元和1.41亿元,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新冠类收入为1.57亿元、1.30亿元和0.75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55.46%、45.69%和53.17%。

上会前夕被第一个叫停的翌圣生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9786.25万元、1.86亿元、3.22亿元、2.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58万元、5296.89万元、1.01亿元、3214.55万元。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7689.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38.28%,占比逐年上升

2021年翌圣生物完成业绩大逆转,从一个年赚181万元公司做到1亿元的净利润,谋求A股上市。

更离谱的是,在翌圣生物担任公司技术顾问、首席科学家的高管竟然是个做“兼职”的临时工。

只是没有想到这场戏,最终还是“演砸了”。

目前,沪深交易所已经双双表态,“对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交易所的表态应该也是众望所归,严格审核避免核酸企业成为资本的“游戏”。而当 暴利不再,套现无门 ,“疯狂逐利”的投机资本自然就会渐渐远离,真正利民利己的企业也才会得到彰显,这也是 证监会的职责所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严格执行防疫“二十条”,全民核酸的时代已经过去,想借疫情暴富的核酸机构,最终也就无钱可赚。

核酸企业的造富梦碎了,碎 得 很及时。

3

核酸企业借助疫情“发国难财”,本质上无可厚非,这是一种市场行为,且在防疫期间和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核酸检测还是我们重要的防疫力量。不管是在过去的三年,还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们不可否认。

但是部分核酸企业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地 对结果进行造假才是他们最大的“恶”。

比如最近频繁上热搜的“核子基因”及旗下的关联公司“核子华曦”,在兰州、济南、沈阳、杭州、深圳、长沙、广州、贵州等多地出现违规事件和造假事件。多次被罚后,依然“一口气”在北京、泉州、厦门、银川、太原、青岛、大连等地成立了16家核酸检测公司。

这多少就有点 明目张胆和吃相难看了。

11月29日,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明确表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这样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对于那些核酸检测结果造假的公司,可不单是造富梦碎,它们即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这不仅是核酸检测造假企业,好日子到头了,还是对他们“拉清单、算总账”的日子来了!

另外,证监会叫停核酸企业上市更大的意义不是叫醒了核酸企业的造富梦,而是保护了本就脆弱的资本市场。

我们都知道,疫情不可能会一直持续,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因此,其业绩增长必然不可持续。 如果一个企业靠核酸业务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业绩必然会有一落千丈的时候。 如果核酸企业 能借助资本市场成功转型、洗白上岸,那还好说;如果 既没有能力成功转型,又无力对抗行业的自然衰败,那留 给 资本市场的一定是一地鸡毛。

而那时候,核酸企业的创始人、高管和逐利的资本,可能早就通过高位减持,套现“跑路”,将一个空壳留给伤痕累累的韭菜。

这才真正叫做贻害万年。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