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挑战极限,机器人成功将药物注入一根头发丝儿的直径宽度

2023-07-31 11:04:40    来源:商业新知

前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球首例5G眼科机器人跨海微米级手术完成。

未来已来,科幻片里的远程手术,离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一根头发的厚度约是80微米,人眼视网膜厚度约为150-300微米,往眼睛内黄斑区注射药物,几乎相当于要穿过复杂的眼睛结构将药物精准注入一根头发的直径宽度中。目前,人手操作很难做到这种精准度,然而,机器人可突破这一难题。

据报道,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等多家医、研、产机构自主研发出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上月,该机器人在海南省眼科医院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

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远程控制端位于海南省眼科医院,另一边本地手术端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当天,主刀医生在600公里外的海口远程操作机械臂,为广州的实验动物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手术。经过一个月的术后观察,此次远程手术安全稳定。

据介绍,该手术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计划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期间用于临床,届时可突破我国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时空限制,提高救治效率。林浩添教授表示,这是一场医工结合的合作,前后酝酿了长达十年,团队探索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手段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

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灵活度、高重复性等优点并与微创手术相融合,解决了传统微创手术的弊端,逐渐进入医学各个领域。国外学者对医疗手术机器人有广泛的研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医疗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同时应用于眼科。

眼科手术机器人集机械科学、生物力学、显微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学科于一体,主要由视觉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末端执行器等构成。以角膜移植术为例,眼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过程是,利用视觉系统精准确定手术位置,控制系统操控眼科手术机器人运动,在感知系统的辅助下,末端执行器进行角膜切割、缝合等操作。

眼科手术中,术者都是通过显微镜观看术野情况,即通过视觉来反馈手术情况。这样既影响手术时长又使手术精确度下降,且术中会因人手器械操作用力不当,造成视网膜医源性损伤。运用机器人行眼科手术有减少术者的生理颤抖、提高手术的稳定性与精确性、缩短学习曲线,还可以实现远程手术,可以避免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当下,熟练掌握眼底手术的医生不足1000人,随着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病患者的增加,人们对眼底外科医生的需求非常大。然而,眼科手术对医生操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受限于人手的生理震颤和抖动,要达到微米级的精细稳定操作极富挑战,培育一名眼底医师更是需要十年以上周期。如果能实现5G眼科机器人远程医疗的模式,将大大缩短人们就诊的时间和距离,也将为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实施手术。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