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湖北日报农村版 | 恩施州“两山”实践创新风正劲

2023-08-19 16:33:42    来源:云上恩施

农村新报8月19日头版头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悠悠清江水,滋润着鄂西的神秘土地;巍巍武陵山,见证着恩施的沧桑巨变。1983年8月19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这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今天,正是恩施州的40岁生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困走向小康,40年来,恩施州以“硒”兴业,推动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精彩的“两山”实践恩施答卷。“今日恩施,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发展后劲越来越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宽。”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掷地有声。

以“硒”兴业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农村新报通讯员 范建生 摄 )

夏末,走进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6800余亩茶园青翠葱茏,一行行修剪整齐的茶树从山脚蜿蜒到山顶。采茶季虽过,但茶农仍在园内忙着施肥、除草。“我家现有茶园12亩,其中改良的优质茶苗‘冷后浑’4亩,今年春茶收入8万余元,加上夏秋茶,预计全年茶叶收入10万余元。”茶农姚茂远高兴不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发展规模化大田作物的条件并不好,如何培育特色农业?答案,就在硒元素。坐拥“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过去恩施州“硒”力十足却不为人知,如今沉睡的硒资源逐渐苏醒,散发出无限魅力。全州96%的土壤含硒、59%的土壤富硒,集绿水青山的底气和富硒的灵气,恩施硒茶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州83万茶农因硒脱贫致富。

(农村新报通讯员 梅珂 摄 )

“恩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富硒土壤,适合油菜薹的种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驻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第一书记曾新华说。今年,恩施最火的土特产,莫过于富硒油菜薹。从20亩试种到200亩量产,3月油菜新品种硒滋圆2号富硒油菜薹全面上市,因口感脆嫩细腻、多汁鲜甜、营养价值高,俏销上海、厦门、深圳、福州等城市,成为新晋“网红”。从富硒土豆、富硒蔬菜等传统作物培育,到硒特殊膳食食品、富硒药品、富硒蛋白粉等高端产品提炼,近年来,恩施州致力于硒与健康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富硒检验中心、州农科院(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等硒科研平台作用,与国内外数十家科研机构合作,紧扣科研、标准制定、认证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硒科研、硒标准、硒产品认证等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如今,恩施州硒产业已成燎原之势,硒茶、硒土豆、硒药材、硒功能食品、硒生物制品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全州特色产业基地700万亩,涉硒加工型企业762家,硒产业综合产值831.71亿元。

以“绿”为底 文旅康养大显身手

(农村新报通讯员 黄华 摄)

8月13日上午,随着发令枪响,一场森林半程马拉松在巴东县野三关镇开跑,吸引国内外5000名选手参赛,体验“人在赛道跑,如在画中游”的独特风情。野三关是江汉平原进入中西部的第一个海拔高点,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达92%,夏季平均气温22℃,享有“华中凉都”的美誉。“植被好、空气好,跑起来也很享受!”来野三关旅游的宜昌游客易善友赞不绝口。离开前,他买好避暑房,打算每年夏天都过来。这几天,建始县茅田乡封竹村民宿老板王富刚既幸福又烦恼,他家只能接待40多人,而有80多名客人点名要到他这里避暑。一边忙着自家接待,一边耐心为其他客人联系、推荐民宿客栈。王富刚感慨不已,“以前是卖粮食、卖木材、卖煤炭,现在我们是卖风景、卖气候、卖生态。”围绕食养、药养、体养、文养等方面,建始县正在加速形成以核心景区为引擎、旅游城镇为载体、美丽乡村为网络、康养业态为保障的发展格局。

(农村新报通讯员 田代明 摄)

天然富硒地,康养在恩施。森林覆盖率近7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恩施州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州已建成恩施市、利川市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5A级景区,21家4A级景区。2022年接待游客683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58亿元,全域度假人数超百万,避暑康养旅游热度全省第一。吃硒餐,喝硒茶,品硒文化,硒和旅游深度融合,恩施康养渐成常态。金山银山初显,绿水青山更美。“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表示,将奋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以绿为底色绘就恩施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