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报 >

“向绿”蝶变中青春飞扬|全球热点

2023-04-28 09:10: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35岁的陈翔与妻子孩子聚少离多,作为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的院长,他和团队长期驻守在乌拉盖草原。工作9年来,他和团队成功修复各类型草地6万亩。如今,乌拉盖草原的天然植被覆盖度达79.1%。

这只是内蒙古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内蒙古探索出一条科学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路子。一批批年轻人创新奋斗,为“向绿”蝶变贡献了青春力量。


(资料图片)

10年来,内蒙古每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分别超过1000万亩和3000万亩,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到23%,较2012年提升1.9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较2012年提高5%。内蒙古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4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小草诺亚方舟

在呼和浩特市的蒙草种质资源库,陈列着上万个瓶子、锡纸袋等容器,里面装着从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陕西、新疆、西藏等地收集到的2200种乡土植物种质资源。这里也被称作“小草诺亚方舟”。

蒙草建成的种质资源库,已成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已累计收集乡土植物种质资源6万份、标本15万份、土壤150万份。这些种质资源是内蒙古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各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让优质草种资源走出资源圃,在适宜处‘安家’,我们的科研成果就真正落在了实处,实现了价值。”蒙草研发中心牧草培育负责人张跃华介绍,通过多年的草种业科研实践,他们已经打造出“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创新种子生态包品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态修复类型,实现可持续精准生态修复。

陈翔的工作就是做生态修复,2016年,他和团队帮助锡林郭勒盟的一户牧民修复近1000亩的沙化草地,当地牧民说草场上时常风沙肆虐,风沙大时房子都被埋了大半截。经过反复试验,团队找出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草种,配比出种子生态包,进行科学补播、设置沙障,经过长达1年的治理、3年的封牧,原本有着3米高风蚀土柱的沙化草地,变成了水草丰美的草原。

“能不能接受长期出差?”“能不能吃苦?”每年招聘时,陈翔都要问这两个问题。他坦言,也有一些年轻人吃不了苦选择离职,但大多数都坚持留了下来,现在蒙草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的19名成员,除了4名老专家,其余都是80后、90后。陈翔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多年以后,当地牧民说起有群年轻人帮我们修复了草原,这就足够了”。

花园式矿区

曾几何时,内蒙古大地上的矿坑让大草原像得了“皮肤病”一样黑一片黄一片。近年来,内蒙古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已建成绿色矿山360家,其中包含4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2.4万亩的青青草地、候鸟迁徙聚集、野生动物安家落户,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以下简称“扎哈淖尔煤业”)生态环保部主任赵亮描述着“花园式矿区”的美好图景。这并不是构想的蓝图,而是该公司5年来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成果。赵亮说:“以前工作环境灰头土脸,现在我们都想带家人来看看,风光堪比旅游景区。”

初次到访扎哈淖尔煤业的生态修复区,很难将眼前的这片“花园”与年产1800万吨煤炭的大型矿区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扎哈淖尔煤业逐步让“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成为现实。

“开采区裸露的岩石上面很难长出植被。”赵亮介绍,扎哈淖尔煤业选择出适宜本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10余种草本植物,逐步修复治理面积2.4万亩,排土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

1987年出生的侯玉山正巧赶上了智慧矿山建设的发展期,他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创新专利,为智能化矿山贡献了青春智慧。侯玉山介绍,目前他所在的露天煤矿开采区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搭建了综合智能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地煤销售无人值守系统、智能消防系统。

侯玉山见证了智能化减人、机械化提效的转变。他举例说,以前安全员到矿山巡查,需花费8个小时才能巡查完整个作业现场,现在通过激光云台智能巡航、高精度定位、违章及隐患风险智能AI识别预警功能,“只需两小时就能完成一次精准高效的全面巡视”。

智慧、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矿山,吸引着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侯玉山说:“好多年轻人来了之后都感叹,本以为要生存在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中,没想到这里风景如画、科技感十足。”

“增绿”要双赢

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内蒙古是“北方防沙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在常年与风沙斗争的过程中,内蒙古各地探索了不少治沙模式。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随着库布其沙漠的走势起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汇成710兆瓦的“光伏蓝海”。

走近挑高3米的光伏支架,亿利库布其沙漠事业集团工程技术部技术经理李挺介绍,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大跨度柔性支架,为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的立体综合光伏治沙模式。

33岁的李挺说:“现在治沙不再是简单地种树、设置沙障,不仅要为沙漠增绿,也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库布其沙漠曾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亿利资源集团沙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吕荣说,经过几代人35年的实践探索,从义工队治沙到产业治沙、光伏治沙,地方政府、治沙企业和沙区农牧民共同努力,研发出一系列科学有效且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库布其沙漠治沙方法。

目前,库布其沙漠已完成修复治理900多万亩,植被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3%提升到5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