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当前热闻】近20年寿险行业险类结构变迁盘点:新单保费对大小公司的贡献已呈分化!

2023-04-06 10:51:03    来源:金融界

先说结论:

1、截止2022年底,寿险行业规模保费3.8万亿元,其中原保费收入3.2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624亿元,投连险独立帐户新增交费221亿元。

2022年度规模保费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关资料图)

2、2021年度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 其中,普通寿险1.35万亿元,年金保险9810亿元,健康险7079亿元,意外险579亿元,万能险123亿元,投连险8亿元。

2021年度原保费收入结构如下图所示:

3、2021年寿险行业新单保费规模1.1万亿元,相比2001年增加了近16倍。

作为寿险公司都很看重的新单保费,到底是否有助于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呢?

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因素后,“TOP7+1”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增加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ROE; 而中小型寿险公司的新单保费收入反而导致了公司ROE的下降。 这可能预示着一些中小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边际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新业务价值率甚至可能为负! 如此,我们也能理解前段时间,监管为什么密集调研“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详细解释见正文,类似地我们前不久写的另一篇文章,也是本结论的佐证,可见中小型寿险公司盈利到底靠什么?“七平八盈”定律还有效吗?

4、“13精”测算了头部公司的险类差异。

国寿、平安寿的普通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8.6%和49.7%;

太平寿普通寿险占比为40.5%,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而泰康和人保寿险的分红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9.5%和53.4%;

太保寿分红险占比为41.2%,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友邦人寿的第一大险种是健康险,占比超过51%。

正文:

基于保险年鉴数据,“13精”收集2001-2021年寿险行业各家寿险公司的主要险类数据指标,包括普通寿险、分红保险、投连险、万能险、健康险、意外险和其他产品,以及新单保费、退保金、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新增交费等11项指标。

基于此,我们将梳理一下寿险行业的主要险类结构变迁,并结合财务数据对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利润贡献进行评估。

1

我国寿险行业险类规模与结构

截止2022年底,寿险行业规模保费3.8万亿元。 其中,原保费收入3.2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624亿元,投连险独立帐户新增交费221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保户投资款和投连险账户的新增交费统计始点是2015年,故规模保费口径从该年度开始。

2022年数据取自银保监会的行业公布,其他年度数据基于保险年鉴83家寿险公司加总而得。

从规模保费的结构来看,原保费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65.3%逐渐提高到2022年的84.6%; 万能险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占比从2015年的31%逐渐下降到2022年的14.8%,结构占比下降了一倍。

实际上,从万能险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来看,2022年相比2016年的1.1万亿元,也缩减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寿险行业的原保费收入结构。

2021年度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

其中,普通寿险1.35万亿元,年金保险9810亿元,健康险7079亿元,意外险579亿元,万能险123亿元,投连险8亿元。

普通寿险结构占比呈现出一定波动性,从2008年的11.5%,逐渐提高到2017年的49.6%; 受政策调整影响,2018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34.7%),此后又逐渐提高到2021年的43.4%。

年金保险则从2005年的60%逐渐下降到2021年的31.6%;

而健康险在原保费收入中的份额是持续提升的,由2001年的3.7%逐渐提高到2021年的22.8%,达到历史新高点。

保险年鉴也公布了各家公司的新单保费,这是寿险公司最为看重的成长性指标。

2021年寿险行业新单保费规模1.1万亿元,相比2001年增加了近16倍。

作为寿险公司都很看重的新单保费,到底是否有助于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呢?

2

新单保费能否助推公司盈利呢?

新单保费作为寿险公司的“看家”指标,到底能否对公司盈利产生积极影响呢?

本次,“13精”将使用寿险行业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及相关数据样本,对此再次验证。

我们共计收集了2016-2021年456个公司样本点,使用roe表示公司盈利能力、rinv表示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 lnnewprem表示公司新单保费的对数形式、lns表示公司规模的对数形式,并控制时间虚拟变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从总体样本来看,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司的ROE。

这似乎与直觉“不符”!

前不久,“13精”写过一篇中小寿险公司盈利靠什么的文章,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主要研究结论是,在控制公司投资收益率这一个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且对公司盈利影响很大的因素外,我们发现中小型寿险公司“做大”负债端,由于“较高”的负债成本,并没有真正发挥杠杆效应,反倒有可能遭到杠杆反噬。

这对我们产生了启发!

接下来,我们将全部样本分为TOP7+1和中小公司两类子样本,再次进行回归。

其中TOP7+1指的是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太平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和友邦人寿。

在TOP7+1的子样本中,新单保费收入增加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ROE的。

相比而言,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子样本中,新单保费收入增加对公司ROE产生了显著性负影响,这也验证了我们上次文章的结论。 这可能预示着一些中小寿险公司新单保费的边际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新业务价值率甚至可能为负! 如此,我们也能理解前段时间,监管为什么密集调研“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让我们再次回顾对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忠告:

靠低定价、高获客成本,是很容易冲规模的。

问题是这种规模究竟能够带来什么?

这种规模带来的是非常高昂的负债成本和渠道成本。

如果这些成本已经达到5%,或者更高,那么你如何相信未来能够实现盈利?

你如何相信未来能够持续的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负债成本?

这个未来究竟有多长?

是要赌一波大牛市吗?

3

2021年寿险公司主要险类结构状况

首先“13精”计算了头部公司的险类差异:

国寿、平安寿的普通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8.6%和49.7%;

太平寿普通寿险占比为40.5%,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而泰康和人保寿险的分红寿险占比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59.5%和53.4%;

太保寿分红险占比为41.2%,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大险类。

友邦人寿的第一大险种是健康险,占比超过51%。

各家公司主要险类收入的详细指标可见下表: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