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资讯 >

万能险“腰斩”后回暖 2018年再现千万级保费收入

2019-01-23 14:08:36    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行业回归“保险姓保”,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在2017年出现前所未有的降幅,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万能险收入再度回暖。记者梳理近三年万能险销售情况发现,2016年全年,万能险增速达55.1%,保费收入千万级以上险企有国寿、华夏以及安邦;2017年,万能险保费收入近乎“腰斩”,寿险公司转型之路开启,监管层着力整治保险业内乱象,要求保险产品在设计上回归风险保障的本质,万能险也不能再作为附加险售卖,同年万能险保费收入仅有几家寿险公司达百万规模,再无千万保单,基于银保监会2018年1月至11月的数据,整体来看万能险处于回暖状态。单看上市险企,国寿和太保的万能险保费收入进一步下降,但平安却在近三年中,首次突破千万级别。除平安之外,安邦万能险保费收入也突破千万,同比增长287.31%,这种显著增长近几年并不多见,记者查看2018年安邦万能险结算利率情况,其中三款利率仅有3.5%,最高结算利率达5.5%,与2017年同期相比,收益有所降低,但万能险销售的“翻倍式”提升充分表明安邦增加流动资金、提高偿付能力、改善经营状况的决心。

以四家上市寿险公司为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国寿、太保寿、平安寿以及新华保险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新增交费分别为578.94亿元、104.07亿元、1035.39亿元以及71.69亿元。经记者整理发现,相较于2017年,国寿及太保万能险始终保持同比负增长态势,平安及新华万能险却在2018年持续发力,平安万能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在2018年1月达到最高112.05%的水平,新华万能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也在11月达到52.97%的峰值。而平安2018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1季度平安净现金流属于净流出状态,流出额为481182万元,而万能险在缓解短期流动资金方面效果显著,该原因成为平安蓄力万能险的可能性之一。该报告还表明,平安3个月内、1年内综合流动比率小于100%,1年以上综合流动比率大于100%,也可以看出其资产长期匹配较好,但短期内承受一定压力。这种情况在随后的2、3季度得到明显改善,2季度实现逆转,3季度净现金流达到41094万元。尽管随着时间推移,万能险增速渐缓,但对经营端现金收入即现金流的改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细看平安2018年12月万能险结算利率,年化收益均达到4.5%至5%,多数产品与2017年结算利率水平持平,有些甚至更高。但对比其他公司同期结算利率发现,大部分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处于下降状态,上涨的万能险产品属于少数,部分产品经多次下调至2.5%的最低保障利率。

事实上,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万能险业务曾存在一些问题,少数险企万能险业务一险独大,且期限普遍偏短、缺乏保障功能,而短期负债匹配长期资产有可能导致错配,从而给企业现金流带来一定压力,同时也未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予以足够保障,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而反观2018年之所以实现万能险保费收入的反转,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由于2017年保费基数较低,随着监管层信号的释放,近两年万能险产品也相应进行升级,其保障功能有所增强,期限随之加长,同时由于不能再作为附加险存在于寿险产品中,部分险企会实行“双主险”形式售卖,因此回暖是必然导向之一。第二,今年资管新规发布,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而万能险仍有2.5%的最低收益,对于偏向保守的投资者,万能险成为其优先选择。第三,寿险业仍在转型,且部分险企面临大量短期保费到期需要重新转化成产品的问题,为了保证偿付能力,仍需要万能险产品来提升保费规模,缓解现金流压力。对于2019年寿险行业的发展,不少专业人士持乐观态度。中信建投研报预计,2019年,上市险企储蓄型产品同比将持平,寿险市场NBV增速约为8%,表现将大幅好于2018年全年。另外,国信证券研报也显示,寿险公司及寿险业务新单保单随着保障功能完善、质量的提升,盈利能力将会更加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