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资讯 >

10家银行系寿险拼业绩:5家保费负增长2家净利超10亿

2019-02-22 13:56:10    来源:澎湃新闻

过度依赖银保渠道、正处于转型中的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的盈利差距有点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2018年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中信保诚和招商信诺净利润分别为11.04亿元、10.37亿元,工银安盛、建信人寿、中邮人寿等公司净利润均超过5亿元,2017年陷入亏损的中荷人寿和光大永明,在2018年分别实现全年盈利0.74亿元0.067亿元。

不可否认,近年来,整个寿险市场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较为依赖银保渠道的银行系寿险公司同样受到不小的影响。从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银三星、建信人寿、交银康联、中邮人寿、中荷人寿、招商信诺、光大永明、中信保诚等10家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分别为340.12亿元、186.42亿元、72.04亿元、416.74亿元、115.44亿元、576.26亿元、48.01亿元、151.50亿元、151.72亿元、188.29亿元,与2017年的规模保费相比,有5家正增长,5家负增长。

具体来看,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建信人寿、交银康联、光大永明等5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较2017年分别下降15.09%、26.77%、1.41%、35.33%、8.24%,中银三星、中邮人寿、中荷人寿、招商信诺、中信保诚的规模保费则较2017年增长1.82%、40.34%、16.62%、17.80%、10.93%。值得注意而是,5家国有银行背景的寿险公司中,仅中银三星规模保费比2017年略微增长,其余4家均为负增长。

一般而言,银行系保险公司所依赖的银保渠道往往更多的倾向于销售中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当前行业中的新单除了银保渠道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代理人渠道。对于众多没有代理人渠道的银行系寿险公司而言,如何完善渠道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一位银行系保险公司高管向澎湃新闻表示,一讲到银行系就是想到做银保业务,但坦率说,银保业务赚钱的不多,都是做规模。因为在银行是要靠银行的员工来交付保险,如果要做一些长期的期缴性产品是比较难的,而且要教会他们怎么卖,所以他们多数是卖一些当年的中短存续期或者是趸交类的一些产品。过去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多数是销售这一类的产品。但是2018年的时候,很多的银行系保险公司过得并不好,特别是一些中短存续期也不能卖了以后,其实不管是保费负增长,还是利润没有呈现好的增长,这些问题都呈现出来了。

毫无疑问的是,在监管趋严、特别是《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发布之后,短期、高收益率、趸交型的产品得到进一步规范。各家寿险公司也都面临着渠道调整和转型的问题。但对于过度依赖股东方银行渠道销售的银行系寿险公司来说,转型并不容易。

交银康联董事长张宏亮在2018年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产品转型要通过渠道转型来实现,但绝不是对过去渠道简单地否定,而是要在改良存量渠道的同时培育新兴渠道,两手抓两手硬。做成这一步,关键是能否坚守兼顾好渠道内相关方短期和中长期的各种利益诉求。唯有建立起兼顾各方的动态利益平衡机制,转型方能真正落地。

招商信诺总经理赖军在年初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不是仅仅把银行当成一个销售渠道,而是作为银行系子公司,怎么更好地服务银行的客户,在整个客户资产配置以及财富管理方面发挥保险的关键作用,这才是银行系保险公司应该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且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也不应该仅仅把保险公司看作一个产品提供者。

但从目前来看,银行系寿险公司多数还是依赖于银保渠道,要转型,必然会经历调整的过程,但进度上并不是很快。以六家大型国有银行为例,澎湃新闻查阅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官网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工商银行代理销售工银安盛保险产品共计294.67亿元,占规模保费86.6%;农银人寿委托农业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共计74.03亿元,占规模保费39.71%;中国银行代理销售中银三星保险产品保费收入43.08亿元,占规模保费59.8%;建设银行代理销售建信人寿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为411.13亿元,占规模保费98.65%;交通银行代理销售交银康联保险产品保费收入113.53亿元,占规模保费98.35%;中国邮政集团和邮政储蓄银行代理销售中邮人寿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合计574.72亿元,占规模保费99.73%。

相关阅读